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已经是日新月异。几年前以为对的事情,今天已经变成是错的。可以说是“是非颠倒”天翻地覆的不同。如果说今天的学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是绝对的真实。同时说今天的学术也有彻底推翻前人的学说,也是一点都不为过的。
艾瑞克森催眠就是一个既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形成的学问,同时也有完全推翻过去一些学问的先进研究。70年代,NLP的两位创始人,Richard Bandler和John Grinder师从一代宗师——催眠治疗大师-Milton Erickson,将其治疗技巧加以分析、简化、再重组,变成一套有系统,可以清晰传授的学问。例如语言模式,前提假设,经验元素等等都是如此产生的。另外,也有许多学问是推翻过去的研究结果的。尤其是对脑神经的部分。例如对潜意识的了解。
脑神经的研究是到了90年代以后才真正有了突破性的发现。许多过去的猜测,到了90年代才被证实或推翻。有许多的研究,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当中。所以,许多学者可能还是见所未见、闻所未闻。我曾经在广西的报纸上看见有心理学界的朋友,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,斩钉截铁的说心理学里面没有NLP,家庭治疗,系统排列等学问。如果有也是旁门左道,是边缘学问,不是正统。结果,2004年中旬,在南京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中,英国的学者列举出英国目前20家主流的心理学派中,就有NLP和家庭治疗。前者媒体上的发表和后者在南京的演讲,前后只相隔了短短的一年时间。而像系统排列这样的学问,每一年,在德国都会有2-3千人参加系统排列研讨会,参加者大部分是心理治疗师,学历是博士的大有人在。如果我们上网,搜寻这些学科名,有关的质料更是如排山倒海一般。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学府、学术机构都已经在研究这些学问。
目前,高等学府对催眠还不完全了解,所以大部分对催眠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仍然心存怀疑。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。这是治学该有的谨慎态度。同时我也鼓励我们的高等学府尝试以开放的态度接触新的学问。在临床上应用、实践、测试、甚至是改良。尤其是来自外国的学问,按我们的国情、文化背景加以本土化。为我们的下一代开创更有用的学问。
另外,当我们接触催眠,对催眠有一定的了解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催眠可以说是“创造方法的方法”(Meta Method)而不是方法的本身。例如,催眠不教导沟通技巧,但是却提供了使沟通技巧可以产生更好效果的方法。比如,要有亲和感沟通才会有效果,催眠就给我们建立亲和感的方法。更准确的说,催眠是研究人本身的机制和元素,研究人怎样运用这些机制和元素,成为成功做某些事情的能力。经过三十年的传播,我们发现催眠被应用在很多的领域。其中包括教育、管理、销售、激励、运动、教练、心理治疗、潜能开发、医疗、培训等等。当传统学府想把催眠NLP纳入其教育体系的时候,发现不知道该把它归在那一个科系。如果把催眠成为独立的科系,又没有足够的资料让学府的高层敢于做此决定。同时,还没有足够的师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当我们回顾历史,我们知道一个新学科的设立是经过很多代人的努力的。就让我们这一代人先献上我们的努力吧!